|
|
|
|
|

部门:学校办公室(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地址: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电话:0531-80687611
邮编:250357

部门:学校办公室(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地址: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电话:0531-80687611
邮编:250357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2013年06月12日 点击数:

山东交通学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交通运输工程                    代码:085222

研究方向:港航、路桥与隧道工程方向    培养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够从事道路与铁道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项目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养护、项目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能广泛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知识,有较强地科研工作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够胜任道路与铁道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施工、养护、项目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主要研究方向

港航、路桥与隧道工程研究方向为道路与铁道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养护技术、项目管理等方面科学研究。

四、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联合指导。

五、培养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要求1.5年内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进行,往届本科毕业生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锻炼,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课程设置应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以执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知识应用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本方向研究生课程原则上1.5年内完成。

2.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课(10学分):政治理论和英语等课程,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由学校统一做出安排。

2)基础理论课(9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0学分):5门课程。

4)选修课(6学分):3门课程,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需要选择选修课。

3.其他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共计25学分,其中专业实践23学分,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参见课程设置表。

5.课程考核要求

必修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考核一般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采用汇报、评议、鉴定方式进行。

1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港航、路桥与隧道工程方向)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学位课

类型

1

2

3

4

5

6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自然辩证法

16

1

选修

管理学基础

36

2

必修

英语(上)

54

3

必修

英语(下)

36

2

必修

基础理论课

高等工程数学(上)

54

3

必修

高等工程数学(下)

36

2

必修

专业英语

36

2

必修

知识产权

18

1

必修

信息检索

18

1

必修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54

3

必修

土木试验检测新技术

54

3

必修

工程项目管理

36

2

必修

结构模型实验

36

2

必修

弹塑性力学

36

2

必修

专业

选修课

路面结构理论

36

2

选修

高性能道路材料

36

2

选修

公路养护新技术

36

2

选修

大跨度桥梁设计理论

36

2

选修

桥梁检测与加固技术

36

2

选修

高等土力学

36

2

选修

隧道物探技术

36

2

选修

公路施工新技术

36

2

选修

港口航道工程

36

2

选修

公路测设新技术

36

2

选修

补修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

36

0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

路基路面工程

36

0

其他

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1

23

必修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4学期末

学术报告

1

不少于8

七、实践

工程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方式采取现场教学与实习、工程实践、科研三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实践内容包括工程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工程实践。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工程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获得23学分。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工程调研、开题报告(附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工程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与方法、规划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较重要的工程项目进行规划研究。

2)工程勘测:是指综合工程理论与方法、勘测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较重要的工程项目进行勘测研究。

3)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4)工程施工与养护:是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与方法、施工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较重要的工程进行施工与养护技术研究。

5)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6)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7)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2.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生要阅读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查阅中、外文资料数量一般应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须于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3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匿名评审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全部进行专家匿名评审,匿名评审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7.学位论文答辩

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2/3以上(含2/3)同意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研究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山东交通学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交通运输工程                       代码:085222

研究方向:载运工具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     培养单位:汽车工程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汽车行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够从事交通运输领域汽车设计、制造、检测、维修、管理、节能环保及相关领域科技开发和研究工作。具体培养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本领域基础理论和汽车专业知识,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具备解决汽车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外文论文。

4.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能胜任汽车行业技术研究和汽车结构中的强度与可靠性、运行安全性、乘坐舒适性,车辆节能与环境保护,以及车辆运行风险分析与保障等技术开发工作。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和我单位组织的复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载运工具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具体内容为:

1.载运工具运行安全

研究载运工具结构中的强度与可靠性问题,载运工具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以及载运工具运行风险分析与保障等。包括结构抗疲劳和防断裂设计、有限元技术及应用、结构动态测试、结构安全分析及可靠性设计、系统动力学、结构振动与仿真、运行风险分析与安全保障等。

2.节能与环境保护

载运工具内、外部热环境问题研究;振动与噪声环境问题研究;汽车排放预测与大气污染控制研究;清洁汽车动力研究;现代发动机控制策略研究;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汽车动力传动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四、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五、培养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要求1.5年内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本方向研究生课程原则上1.5年内完成。

2.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课(10学分):政治理论和英语等课程,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2)基础理论课(9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0学分):5门课程。

4)选修课(18学分):9门课程,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选修课。

3.其他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共计25学分,其中专业实践23学分,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由本学院确定。

5.课程考核要求

必修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考核一般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采用汇报、评议、鉴定方式进行。

1交通运输工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载运工具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方向)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学位课

类型

1

2

3

4

5

6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自然辩证法

18

1

选修

管理学基础

36

2

必修

英语(上)

54

3

必修

英语(下)

36

2

必修

基础理论课

高等工程数学(上)

54

3

必修

高等工程数学(下)

36

2

必修

专业英语

36

2

必修

知识产权

18

1

必修

信息检索

18

1

必修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计算机仿真技术

36

2

必修

车辆有限元分析

36

2

必修

自动测量与传感技术

36

2

必修

现代工艺技术

36

2

必修

现代控制理论

36

2

必修

专业

选修课

汽车诊断技术

36

2

选修

汽车安全技术

36

2

选修

汽车节能技术

36

2

选修

汽车环保技术

36

2

选修

专用车技术

36

2

选修

新能源汽车技术

36

2

选修

汽车系统动力学

36

2

选修

现代车辆试验及测试技术

36

2

选修

汽车可靠性理论

36

2

选修

补修

课程

0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

0

其他

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1年

23

必修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4学期末

学术报告

1

不少于

8

七、实践

实践环节安排在第4~5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方式采取现场教学与实习、工程实践、科研三类实践活动的结合。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往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考核合格获得23学分。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学分。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附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产品研发: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

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2.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生要阅读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须于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3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部分匿名评审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部分盲评制度,学位办公室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

7.学位论文答辩

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2/3以上(含2/3)同意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山东交通学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交通运输工程                            代码:085222

研究方向:载运工具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方向

培养单位: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能够从事交通运输领域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具体培养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扎实地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载运工具运行安全控制、运行安全仿真与节能环保等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开展车辆动力学控制与主动安全技术、车辆导航与先进控制技术、驾驶员行为与辅助驾驶技术、车辆碰撞事故与过程仿真技术、车辆排放控制技术、轨道交通控制、智能交通等研究及工程项目管理。

四、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全日制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五、培养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要求1.5年内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本方向研究生课程原则上1.5年内完成。

2.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课(10学分):政治理论和英语等课程,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2)基础理论课(9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0学分):5门课程。

4)选修课(10学分):5门课程,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选修课。

3.其他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共计25学分,其中专业实践23学分,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由本学院确定。

5.课程考核要求

必修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考核一般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采用汇报、评议、鉴定方式进行。

1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安全与节能环保方向)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学位课

类型

1

2

3

4

5

6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自然辩证法

18

1

选修

管理学基础

36

2

必修

英语(上)

54

3

必修

英语(下)

36

2

必修

基础

理论课

高等工程数学(上)

54

3

必修

高等工程数学(下)

36

2

必修

专业英语

36

2

必修

知识产权

18

1

必修

信息检索

18

1

必修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现代控制理论

36

2

必修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36

2

必修

交通安全技术

36

2

必修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36

2

必修

现代车辆试验及检测技术

36

2

必修,二选一

交通流理论

36

2

专业

选修课

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

36

2

选修

交通网络分析

36

2

选修

智能车辆及主动安全

36

2

选修

城市轨道交通

36

2

选修

车辆运行安全仿真

36

2

选修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

36

2

选修

智能交通系统

36

2

选修

补修

课程

交通工程学

36

2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

汽车构造

36

2

其他

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1年

23

必修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第4学期末

学术报告

1

不少于8次

七、实践

实践环节安排在第4-5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方式采取现场教学与实习、工程实践、科研三类实践活动的结合。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往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考核合格获得23学分。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学分。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附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产品研发: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2.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生要阅读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查阅中、外文资料数量一般应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须于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3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部分匿名评审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部分盲评制度,学位办公室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

7.学位论文答辩

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校外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担任,经4名以上(含4名)委员通过为答辩最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山东交通学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交通运输工程                  代码:085222

研究方向:海洋运输与物流            培养单位: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能够从事海洋运输组织管理、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项目管理工作,具体培养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能广泛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物流工程专业知识,有较强地科研工作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能胜任海洋运输组织管理、物流项目规划设计、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及项目管理等工作。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开展海洋运输管理与组织、港航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统计分析、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等研究及工程项目管理。

四、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五、培养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要求1.5年内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本方向研究生课程原则上1.5年内完成。

2.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课(10学分):政治理论课和外语,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2)基础理论课(9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0学分):5门课程。

4)选修课(10学分):根据研究方向需要,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选修课。

3.其他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共计25学分,其中专业实践23学分,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由本学院确定。

5.课程考核要求

必修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考核一般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采用汇报、评议、鉴定方式进行。

1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海洋运输与物流方向)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学位课

类型

1

2

3

4

5

6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自然辩证法

18

1

选修

管理学基础

36

2

必修

英语(上)

54

3

必修

英语(下)

36

2

必修

基础

理论课

高等工程数学(上)

54

3

必修

高等工程数学(下)

36

2

必修

专业英语

36

2

必修

知识产权

18

1

必修

信息检索

18

1

必修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

36

2

必修

交通运输工程

36

2

必修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6

2

必修

港口物流组织与优化

36

2

必修

船舶货运技术

36

2

必修

专业

选修课

物流金融与财务管理

36

2

选修

物流统计分析

36

2

选修

物流系统仿真软件

36

2

选修

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

36

2

选修

海运法规与政策

36

2

选修

补修

课程

物流设施与设备

36

0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

36

0

其他

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1年

23

必修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第4学期末前

学术报告

1

不少于8次

七、实践

实践环节安排在第4-5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方式采取现场教学与实习、工程实践、科研三类实践活动的结合。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往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考核合格获得23学分。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学分。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附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产品研发: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2.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生要阅读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查阅中、外文资料数量一般应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须于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3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部分匿名评审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部分盲评制度,学位办公室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

7.学位论文答辩

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2/3以上(含2/3)同意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山东交通学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交通运输工程                    代码:085222

研究方向:海洋运输与物流方向           培养单位:海运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能够从事交通运输领域项目规划、组织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具体培养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能广泛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适应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具有提出工程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5.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组织管理、科技开发、应用研究、技术改造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熟悉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初步具备行业执业资格能力。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运输研究方向将紧密跟踪海洋运输领域的生产安全、营运管理、海洋与港口环保等最新技术,开展下列研究:

1. 船舶航行信息系统与信息处理技术;

2.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以及船舶操纵避碰技术与通航环境分析;

3.海上货运理论与技术;

4.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四、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五、培养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要求1.5年内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本方向研究生课程原则上1.5年内完成。

2.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课(10学分):政治理论课和英语课,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由学校统一做出安排。

2)基础理论课(9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2学分):6 门课程。

4)选修课(10学分):5门课程,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选修课。

3.其他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共计25学分,其中专业实践23学分,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参见课程设置表。

5.课程考核要求

必修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考核一般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采用汇报、评议、鉴定方式进行。

1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海洋运输与物流方向)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学位课

类型

1

2

3

4

5

6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自然辩证法

18

1

选修

管理学基础

36

2

必修

英语(上)

54

3

必修

英语(下)

36

2

必修

基础理论课

高等工程数学(上)

54

3

必修

高等工程数学(下)

36

2

必修

专业英语

36

2

必修

知识产权

18

1

必修

信息检索

18

1

必修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海上交通工程

36

2

必修

水上资源管理

36

2

必修

航海智能技术与系统

36

2

必修

海上交通安全管理

36

2

必选2门

水上危险品安全运输管理

36

2

船舶操纵避碰技术

36

2

专业

选修课

国际航运经济理论

36

2

选修3-5门

交通信息系统

36

2

航运法规与政策

36

2

环境规划与管理

36

2

港口规划与管理

36

2

补修

课程

船舶管理

36

0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

海上货物运输

36

0

其他

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1

23

必修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4学期

学术报告

1

不少于

8

2  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海洋运输方向)

序号

著作或期刊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阅读

要求

备注

1

海商法(第三版)

司玉琢

法律出版社

必读

2

国际货物运输法律热点问题研究

李志文

法律出版社

选读

3

海上货物运输中的赔偿问题研究 中英法律制度之比较

范葳

法律出版社

必读

4

管理信息系统

薛华成 清华

选读

5

管理科学基础

吴育华、杜纲

天津大学出版社

选读

6

船舶货运技术

王建平

大连海事大事出版社

选读

7

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

Davis,M.L. 著 王建龙,清华大学出版

选读

8

航海技术

期刊

必读

9

中国航海

期刊

必读

10

中国海事

期刊

选读

11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期刊

必读

12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期刊

必读

13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期刊

必读

14

自然科学进展

期刊

选读

15

中国科学

期刊

选读

16

环境科学

期刊

选读

17

控制与决策

期刊

选读

18

中国管理科学

期刊

选读

19

管理现代化

期刊

选读

20

软件学报

期刊

选读

七、实践

实践环节安排在第4~5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方式采取现场教学与实习、工程实践、科研三类实践活动的结合。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往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考核合格获得23学分。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学分。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附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产品研发: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2.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生要阅读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查阅中、外文资料数量一般应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须于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3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匿名评审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全部进行专家匿名评审,匿名评审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7.学位论文答辩

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校外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担任,经4名以上(含4名)委员通过为答辩最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山东交通学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                    代码:085223

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培养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够从事相关领域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具体培养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能广泛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有较强地科研工作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4. 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能够胜任相关科学研究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性能分析、结构强度校核、新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制造、检验、维修等相关技术开发工作,以及运行管理与经营销售等工作。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主要研究方向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方向以船舶工业、海军装备和海洋工程为应用领域,以水面和水下运载平台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论证、设计、建造为主要研究内容。

四、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五、培养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要求1.5年内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本方向研究生课程原则上1.5年内完成。

2.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课(10学分):政治理论和英语等课程,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2)基础理论课(9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0学分):5门课程。

4)选修课(14学分):7门课程,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选修课。

3.其他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共计25学分,其中专业实践23学分,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参见课程设置表。

5.课程考核要求

必修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考核一般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采用汇报、评议、鉴定方式进行。

1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方向)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学位课

类型

1

2

3

4

5

6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自然辩证法

18

1

选修

管理学基础

36

2

必修

英语(上)

54

3

必修

英语(下)

36

2

必修

基础理论课

高等工程数学(上)

54

3

必修

高等工程数学(下)

36

2

必修

专业英语

36

2

必修

知识产权

18

1

必修

信息检索

18

1

必修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设计方法与技术

36

2

必修

计算机辅助船艇设计制造

36

2

必修

振动理论与声学原理

36

2

必修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技术

36

2

必修

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方法

36

2

必修

专业

选修课

船舶计算结构力学

36

2

选修

高性能船舶

36

2

选修

企业新技术应用

36

2

选修

船舶与海洋工程波浪力学

36

2

选修

涂装先进技术

36

2

选修

船舶建造新工艺

36

2

选修

船艇美学与内装设计

36

2

选修

补修

课程

船舶设计原理

36

0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

36

0

其他

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1

23

必修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4学期

学术报告

1

不少于8

七、实践

实践环节安排在第4~5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方式采取现场教学与实习、工程实践、科研三类实践活动的结合。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往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考核合格获得23学分。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学分。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附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产品研发: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2.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生要阅读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查阅中、外文资料数量一般应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须于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3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部分匿名评审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部分盲评制度,学位办公室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

7.学位论文答辩

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2/3以上(含2/3)同意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山东交通学院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                    代码:085223

研究方向:船舶电子电气与轮机工程方向     培养单位:海运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具体培养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能广泛扎实地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能胜任轮机工程方向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主要研究方向

船舶轮机工程方向主要研究现代船舶节能和环保技术、轮机自动控制技术、船舶液压传动控制与故障诊断、轮机远程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等。

四、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五、培养年限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2.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要求1.5年内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进行,往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 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本方向研究生课程原则上1.5年内完成。

2.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课(10学分):政治理论课和英语课,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由学校统一做出安排。

2)基础理论课(9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0学分):5门课程。

4)选修课(10学分):5门课程,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选修课。

3.其他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共计25学分,其中专业实践23学分,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参见课程设置表。

5.课程考核要求

必修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考核一般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采用汇报、评议、鉴定方式进行。

1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船舶电子电气与轮机工程方向)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学位课

类型

1

2

3

4

5

6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自然辩证法

18

1

选修

管理学基础

36

2

必修

英语(上)

54

3

必修

英语(下)

36

2

必修

基础

理论课

高等工程数学(上)

54

3

必修

高等工程数学(下)

36

2

必修

专业英语

36

2

必修

知识产权

18

1

必修

信息检索

18

1

必修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高等工程热力学

36

2

必修

轮机自动控制技术

36

2

必修

现代燃气轮机技术

36

2

必修

船舶动力装置节能技术

36

2

必修

船舶防污染与控制技术

36

2

必修

专业

选修课

轮机可靠性与维修性

36

2

选修3-5门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36

2

船舶液压传动与控制

36

2

轮机故障诊断技术

36

2

船舶特种推进技术

36

2

补修

课程

船舶柴油机

36

0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

轮机自动化

36

0

其他

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1

23

必修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4学期

学术报告

1

不少于8

 

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自然科学进展2.机电一体化3.中国科学4.节能原理与技术5.液压传动6.机械故障诊断技术7.电气传动8.电力拖动与控制9.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0.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1.船舶工程12.中国航海力学13.船电技术14.内燃机学报15.内燃机工程16.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七、实践

实践环节安排在第4~5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方式采取现场教学与实习、工程实践、科研三类实践活动的结合。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往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考核合格获得23学分。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学分。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附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产品研发: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2.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生要阅读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查阅中、外文资料数量一般应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须于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3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部分匿名评审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部分盲评制度,学位办公室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

7.学位论文答辩

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校外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担任,经4名以上(含4名)委员通过为答辩最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

山东交通学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              代码:085223

研究方向:船舶电子电气与轮机工程方向

培养单位: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能够从事船舶电子电气方面的产品设计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具体培养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船舶电子电气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具有提出工程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研发设计、技术改造能力

5.具备收集、分析、应用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6.能够熟练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熟悉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主要研究方向

船舶电子电气主要研究船舶电力系统、船舶电力推进、船舶机舱监控、船舶控制等方面内容。

四、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五、培养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要求1.5年内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公司或科研院所、实验室等进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本方向研究生课程原则上1.5年内完成。

2.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课(10学分):政治理论课和英语课等,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2)基础理论课(9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8学分):4门课程。

4)选修课(14学分):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选修课。

3.其他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共计25学分,其中专业实践23学分,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4.同等学历或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入学两学期内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课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5.课程考核要求

必修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考核一般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采用汇报、评议、鉴定方式进行。

1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船舶电子电气方向)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学位课

类型

1

2

3

4

5

6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自然辩证法

16

1

选修

管理学基础

36

2

必修

英语(上)

54

3

必修

英语(下)

36

2

必修

基础理论课

高等工程数学(上)

54

3

必修

高等工程数学(下)

36

2

必修

专业英语

36

2

必修

知识产权

18

1

必修

信息检索

18

1

必修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船舶电力系统

36

2

必修

现代船舶控制工程

36

2

必修

现场总线技术

36

2

必修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

36

2

必修

专业

选修课

船舶通信与导航

36

2

选修

运动控制系统

36

2

选修

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

36

2

选修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6

2

选修

现代电子技术

36

2

选修

嵌入式系统

36

2

选修

企业新技术应用

36

2

选修

DSP原理及应用

36

2

选修

补修课程

电力电子技术

0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

电机学

0

其他

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1

23

必修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4学期末

学术报告

1

不少于8

七、实践

实践环节安排在第4~5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方式采取现场教学与实习、工程实践、科研三类实践活动的结合。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往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考核合格获得23学分。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学分。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附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产品研发: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2.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生要阅读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查阅中、外文资料数量一般应不少于30篇,期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须于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3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匿名评审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全部进行专家匿名评审,匿名评审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7.学位论文答辩

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2/3以上(含2/3)同意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山东交通学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                 代码:085223

研究方向:游艇邮轮工程               培养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够从事相关领域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具体培养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能广泛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有较强地科研工作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4. 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能胜任相关科学研究和游艇设计、性能分析、结构强度分析、新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制造、检验、维修等相关技术开发工作,以及游艇运营管理、经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主要研究方向

游艇邮轮工程研究方向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领域,以游艇、邮轮及其相关领域的论证、设计、建造为主要研究内容。

四、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五、培养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要求1.5年内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本方向研究生课程原则上1.5年内完成。

2.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课(10学分):政治理论和英语等课程,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2)基础理论课(9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0学分):5门课程。

4)选修课(14学分):7门课程,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选修课。

3.其他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共计25学分,其中专业实践23学分,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参见课程设置表。

5.课程考核要求

必修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考核一般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采用汇报、评议、鉴定方式进行。

1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游艇邮轮工程方向)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学位课

类型

1

2

3

4

5

6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自然辩证法

18

1

选修

管理学基础

36

2

必修

英语(上)

54

3

必修

英语(下)

36

2

必修

基础理论课

高等工程数学(上)

54

3

必修

高等工程数学(下)

36

2

必修

专业英语

36

2

必修

知识产权

18

1

必修

信息检索

18

1

必修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游艇结构分析与造型设计

36

2

必修

计算机辅助船艇设计制造

36

2

必修

振动理论与声学原理

36

2

必修

游艇复合材料与建造工艺

36

2

必修

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方法

36

2

必修

专业

选修课

船舶计算结构力学

36

2

选修

高性能船舶

36

2

选修

企业新技术应用

36

2

选修

船舶与海洋工程波浪力学

36

2

选修

涂装先进技术

36

2

选修

船艇美学与内装设计

36

2

选修

游艇邮轮新技术

36

2

选修

补修

课程

船舶设计原理

36

0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

36

0

其他

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1

23

必修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4学期

学术报告

1

不少于8

七、实践

实践环节安排在第4~5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方式采取现场教学与实习、工程实践、科研三类实践活动的结合。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往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考核合格获得23学分。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学分。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附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产品研发: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2.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生要阅读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查阅中、外文资料数量一般应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须于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3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部分匿名评审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部分盲评制度,学位办公室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

7.学位论文答辩

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2/3以上(含2/3)同意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上一篇:山东交通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下一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全日制)2012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电话:0531-80687622 邮编:250357   无影山校区:济南市天桥区交校路5号电话:0531-80687781 邮编:250023
威海校区:山东省威海市双岛湾科技城和兴路1508号电话:0631-3998899 邮编:264209  
Copyright @ 2002-2012 山东交通学院 鲁ICP备05001932号 党委宣传部主办网站浏览:0043511782